婺源全县平均海拔在100~150米之间。东北部群山逶迤,以耸立于境北的大鄣山(一名“天鄣山”,俗民“张公山”,《山海经》称之“三天子都”《大清一统志》谓之“三天子鄣”最高,主峰擂鼓尖(又名“六股尖”海拔1629.8米;西南部丘陵绵亘,许村镇小*村前河床*,海拔仅33米。
婺源县海拔高度115米,最高峰叫六股尖,位于婺源县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交界,海拔1629.8米,为怀玉山脉主峰,其东北坡是钱塘江正源新安江的发源地。
明代诗人汪循《登大鄣山》诗云:“清风岭上豁双眸,擂鼓峰前数***。蟠踞徽饶三百里,平分吴楚两源头。白云有脚乾坤合,远水无波*月浮。谁识本来真面目,乍晴乍雨几时休?”。
婺源县属丘陵地貌,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,境内山峦重叠,溪涧纵横,森林覆盖率82%。<*r>县境地处中*带,具有*季风区的特色,气候温胡、雨量充沛、霜期较短、四季分明。<*r>历年平均气温为16.8℃,以1998年、2006年17.9℃为最高,1965年、1***6年、1980年16.3℃为*。最热月7月,月平均气温为28.0℃。极端最高气温41.0℃,出现在1967年8月28*;极端*气温-11.0℃,出现在1967年1月16*。<*r>历年总降水平均1962.3毫米,其中1-6月降水呈递增趋势,7-12月呈递减趋势;上半年占2011年降水量的69%,4-6月为明显雨季,称为汛期,平均月雨量在200-300毫米以上,占2011年降水量的47.9%。年最大降水量3036.8毫米,出现在1998年。月最大降水量***0.4毫米,出现在1998年7月。雨量分布是四周多,中间少;东北多,西南少。<*r>境内山峦起伏,走向不一,由于云雾、雨*较多,高山挡光,林木蔽荫,使各地*照时数差异较大,西南乡多于东北乡,平原低丘多于山区。2011年可照时数4425.9小时,(闰年4437.0小时),而实际只有1715.1小时,占可照时数的39%。<*r>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,历年平均风速1.5米/秒;极端最大瞬间风速为40米/秒以上,出现在1965年8月13*胡1***8年8月19*。
婺源属于丘陵地貌。
江西省婺源县县域地形以中低山、丘陵为主,地域略呈椭圆形。境内山峦起伏,群山纵横,地势由北东向西南倾斜。境内最高山峰为擂鼓尖山,海拔1629.8米,系赣皖两省界山;许村镇小*河床海拔高程33米,为全县*点。
婺源县县属丘陵地貌,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。根据地貌形态及成因可划分为五种地貌类型: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、侵蚀剥蚀丘陵地貌、剥蚀堆积低丘垄岗地貌、碳酸岩岩溶地貌、侵蚀堆积河谷平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