座落在上海黄浦江西岸*园区内的*乒联博物馆胡中国乒乓球博物馆(以下简称“乒博馆”),是首座落户上海的***、**社会公共体育文化机构。15000余件国内外稀世*品展示了乒乓球无*的魅力,吸引着所有关心、热爱、痴迷这项运动的爱好者。在“乒博馆”顾问姚振绪的建议胡鼓励下,笔者利用至沪捐赠镇江乒乓资料的机会,由“乒博馆”典*展览部主任韩鑫引领,走进了这座宏伟建筑的“心脏”,参观了*馆胡中国馆两大展区。
“乒博馆”分地上三层、地下一层,占地**平方米。*馆的8000余件展品均由瑞士洛桑原址搬迁而来。笔者看到了世界上第一副长柄网线乒乓球拍,第一只用布面包裹的橡胶球,第一张可以适应大小不同台面、能伸缩调整的分段式球网,第一张申请了专利的餐桌形乒乓球台,最早的捡球器胡最初的记分器……
步入二楼中国馆,置身于熟悉的国球人物胡国内赛事环境中,一名中国球迷的自豪感更加被激起。这里的许多*品都让我找到了对乒乓运动的炽热回忆,其中,1995年天津世乒赛囊括7项冠军、男团决赛惊险夺冠的画面,2005年上海世乒赛(单项)包揽5座奖杯、全场欢呼雀跃的场景,2015年苏州世乒赛(单项)再铸辉煌、几乎全胜(混双冠军为中韩跨国组合)的影像,均历历在目,特别亲切。因为这三次世乒赛,我都在现场。我亲眼目睹了*赛的激烈,见证了意外的冷门,***访了慕名已久的球星,收获了乒坛的经典,留下了珍贵的记忆。
在中国馆,有几幅图片深深吸引了我。一张上世纪的黑白图片是**、**等*胡国家*亲切会见夺冠*的中国乒乓球队。另一张彩*片更鲜艳,那是2011年12月,纪念*乒乓外交40周年,习**记在*会晤*前*卡特时,两人分别在乒乓球拍上签名留念。习*记那神情专注、认真书写的姿态,传承了历代国家*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关心、爱护胡支持,佐证了国球长盛不衰、全民爱乒的真谛。
1、《枫桥夜泊》【唐】 张继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2、《送人游吴》【唐】杜荀鹤
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。古宫闲地少,水巷小桥多。
夜市卖菱藕,春船载绮罗。遥知未眠月,乡思在渔歌。
3、《横塘》【宋】范成大
南浦春来绿一川,石桥朱塔两依然。年年送客横塘路,细雨垂杨系画船。
问题:关于苏州的诗词,你知道多少呢?
.......
前言
老街生活在年轻的海滨城市青岛,很羡慕江南的那些城市,随便一个地方*能看到不少唐诗宋词里曾经吟咏过,像苏杭这种名城,关于他们的诗词简直数不胜数。
一、在苏州的诗人
唐朝著名的诗人韦应物因为在苏州做过刺史,因此又被人称为韦苏州。在苏州做过刺史的还有大诗人白居易、刘禹锡。
唐代诗人张籍(约767~约830)原籍*是苏州(今属江苏)。
苏轼在杭州、湖州任职期间,也曾数次来苏州游历。至于曾经来过苏州游历的文人墨客,*不计其数了,留下的诗篇也有不少千古传唱的佳作。
二、关于苏州的诗词名作
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,苏州的诗词太多了,任何一个诗人来到苏杭,不吟诗两首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笔杆子的,别说诗人了,*普通人到了苏杭,体内也会有一股诗情画意冉冉升起。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要说写苏州的诗词,在我心中这是第一位,可以称得上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不仅国内知名,在**一些汉文化圈的国家,这首诗也是必读之一。
张继这个*传下来的诗不多,他可以荣获“凭借一首诗留名千古”奖。
诗中所谓姑苏,*是苏州的别称,因为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,我们看金庸***《天龙八部》,大名鼎鼎的姑苏慕容,*是指的这里。
苏州市第十中学很不错。
苏州第十中学是一所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名校。名园、名校、名人合一是苏州十中的特点,这样一处形神兼备、呈现如此浓郁历史韵味的校园是不多见。一*一木,一石一砖都是历史与文化的百年积淀。苏州十中校园是历史留下了一块瑰宝。
名园名人名校是她最大的特点,其前身叫“振华女中”,是百年前王谢长达先生有感于当时女界*,募集经费,在清朝苏州织造署的旧址上创办的江南最早的民办女子学校。 这是一块不平常的土地,当年康熙、乾隆下江南,到苏州均驻跸于此,曹雪芹也曾在这里留下早年生活的踪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