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谢悟空先生的邀请!
个人认为,不论是联,还是律诗,都涉及到平仄之声。如果不讲究平仄,那*不能称作联,不能叫作律诗了!
我在*中玩对联,不玩不玩已经玩了一年有余,自我感觉开始不管平仄,纯以意而对,只要把字数凑起了*自觉为联了!哈哈,这是不懂得对联文化肤浅之举。因为对联不仅要求字数相对,还应该讲究平仄相对,讲究词*句式相应,讲究意境相合。否则*没有仰扬顿错的平仄之美!*没有出句与对句的风***与趣味。
初学者开始对平仄可能有点懵,不知平仄运用,但时间长了,一可以通过实践,二可以结合学习,应该是可以掌握平仄的。按照新韵,读第一声胡第二声的音为平声,读第三声胡第四声的音为仄声,譬如:蛙,娃,瓦,袜。显然蛙是第一声,娃为第二声,瓦为第三声,袜为第四声。知识在学习与结累,在吃不准字的平仄音时可以查阅字典,也可以查阅平水韵等韵书。最让人头疼的是一些字,按新韵为平声,按古韵为仄声,譬如一字胡白字,只能按照通俗流行方法。如果你非要说按新韵,只能各人各说,故有人折衷提出意见,称这些古入声字可当平,也可当仄!
平仄是对联的难点,当下许多出联或对联人,不按照平仄出句或应句,常将下联说成上联,有时不讲仄起平收,更不管什么*不论*分明之说,只要灵感一来,感觉句子有点意思或有意境,张口*来,随口*出。虽不想多加评说,但起码要遵守对联的基本规则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但规矩太多也束缚人们的手脚!怎么办?我认为若想达到*的对联,应该做到每字平仄相对,词*与句式相印,並意境要合上,同时思想与艺术都好。若中等水平起码要做到*平仄及尾部相对,词*与意境合上。若低端水平,要求不求高,起码尾部要能相对,词*与意境能合上百分之五十左右。只有这样才是各展才艺,各尽所能!否则*是对句子,对*诗。这也不怪应对者,有时出联者*说,只要你开心想怎么对都行,哈哈,这是出联者该说得话吗?不管如何开心,也要遵守规则呀!还有出联提出可以宽对,但宽到什么程度没说,当看到六个字对七个字联也出来时,我感觉有点宽得离谱了!
这样玩对联与人与己一点好处没有,与其这样乱来,不如重回*桌打牌!因为这样玩没有一点意思了!还有的联明明漏洞百出,居然题主大加赞赏,真得无言以对,这哪是玩联,简直*是在玩感情投票!
一,要字数相等,断句一致。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,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,不多不少。
二,要词*相对,位置相同。一般称为“虚对虚,实对实”(古代汉语的词*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),*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。
三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数量词对数量词,副词对副词,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。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: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,平*是平声,仄*是上去入三声。仄,按字义解释,*是不平的意思。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?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,较长的,而*三声是有升降的(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),较短的,这样,它们*形成了两大类型。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,那*能使声调多样化,而不至于单调。古人所谓“声调铿锵”,虽然有许多讲究,但是平仄谐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四,要平仄相合,音调胡谐。传统习惯是“仄起平落”,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,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。
五,要内容相关,上下衔接。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,不宜重复。
六,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,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,优美动听。
七,凡是成绝对胡妙对的,如嵌字,顶针,回文,拆字等,只要求上下联末字仄起平落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