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定风波写作背景
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(宋神宗元丰五年)春,当时是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(今湖北黄冈)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。词人与朋友春*出游,风雨忽至,朋友深感狼狈,词人却毫不在乎,泰然处之,吟咏自若,缓步而行。
2、原文
三月七*,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
广西桂平的西山脚
在广西桂平的西山脚,经过上下寺(李公祠)的桥上有感而作!
《定风波·好睡慵开莫厌迟 》(宋)苏轼
思陵山中,武陵桥畔,*林下作
好睡慵开莫厌迟,自怜冰脸不时宜。偶学小桃红杏色,闲识。
尚余孤瘦雪霜姿。休把闲心随物态,何碍。洒生微晕沁瑶肌。
定风波·三月七*dìng fēng *ō·sān yùe *ī rì
苏轼sū shì
序:三月七*沙湖道中遇雨。xù :sān yuè *ī rì shā hú dào zhōng yù yǔ 。
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yǔ jù xiān*ù ,tóng háng jiē láng *èi ,yú dú *ú jiào 。
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yǐ ér suì *íng ,gù zuò cǐ cí 。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mò tīng chuān lín dǎ yè shēng ,hé fáng yín xiào *iě xú xíng 。
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zhú zhàng máng xié *īng shèng mǎ ,shuí pà?yī suō yān yǔ rèn píng shēng 。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liào *iào chūn fēng chuī jiǔ xǐng ,wēi lěng ,shān tóu xié zhào *uè xiāng yíng 。
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huí shǒu xiàng lái xiāo sè chù ,guī *ù ,yě wú fēng yǔ yě wú *íng 。
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,但在坎坷的一生中苏轼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,正所谓“穷则独*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苏轼一生成*是具大的,*、经济、军事都有建树,突出的是诗词书画都达到了独步天下的境界,还是历史少有的美食家胡旅行家,这样一个集大成的学者,让我最羡慕他的是他的心胸,世界上本不乏光明,你缺乏的是寻找光明的眼睛。他*是中国历史上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光明的人。
《定风波》这首词是写苏轼途中遇雨的经历:“三月七*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。”但词之旨趣却不在眼前之景,而在表现一种处变不惊、安之若素的人生态度。作者用轻松诙谐的笔调写来,融叙事、写景、抒情、议理为一体,*常生活小景的描写与它所寓含的深遂哲理融合无痕,令人玩味。
词的上片写的是遇雨: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 何妨吟啸且徐行。 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 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任骤雨穿林打叶,竹枝芒鞋,吟啸徐行,从容潇洒之风神宛然在目。
下片写的是晴雨:“料峭春风吹酒醒, 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 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 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风冷酒醒之后,雨霁,*出,蓦然回首,风耶,雨耶,*也,晴也,无不消逝一空,见出心境的豁达与自信。
苏轼平素“奋励有当世志”,但仕官偃塞,被政敌罗织“讪谤罪”下狱,几乎置于死地。劫后余生更多地用老庄之道自我排解,不以世事萦怀,淡忘得失荣辱。此词正写于谪居黄州任团练副使之时。“乌台诗案”劫难刚过,仕途极度*,但词人“倔强犹昔”,不改豪杰之志,不敛疏放之态,得失、荣辱、生死皆能泰然处之,无论是风雨摧叶的逆境,还是晴光相迎的顺境,谁怕――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归去――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这便是苏轼的旷达,这便是苏轼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