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
1.朝代更替:秦与隋何其相似,大一统结束百年纷争,却二世而亡,建立的新制度被后世沿用,建设的大工程影响深远(长城、运河),为汉唐盛世奠定根基。
2.宦官乱政:东汉末、唐末、明末,犹如*瘤不断扩散,让王朝最终走向灭亡
3.后周郭威黄袍加身,很快赵匡胤黄袍加身
4.西晋与北宋:都是从别人手中篡位(西晋夺曹魏、北宋夺后周),结局也惊人相似,被少数*攻陷都城灭亡,均是两任皇帝被俘,造成衣冠南渡(永嘉南渡、宋室南迁),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向南方转移
5.雄才大略的君王在继承人安排基本都是有问题的,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、汉高祖有吕后乱政、汉武帝*太子刘据、隋文帝废太子*、唐太宗废李承乾、唐玄宗*三子、宋太祖斧声烛影、明太祖后燕王夺位、康熙帝九龙夺嫡。。。
6.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初大约50年内总面临**,熬过来了王朝兴盛,熬不过很快灭亡,如西汉吕后干政、七国之乱,西晋八王之乱,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莫不如此
历史相似之处非常多,仅列举以上几点
<*r>“为什么每次都是我?”——西南某国的哀嚎
公元前219年,横扫***的秦始皇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武功,他以屠睢为将,发兵50万远征南越,一年后秦军在桂林一代惨败,屠睢战死。暴怒的嬴政在修好灵渠粮道后再次发兵30万南征,破百越后置桂林、象郡、南海三郡,其中象郡即后来的*。
公元前112年秋,专治各种不服的汉武帝以南越丞相*了国王还敢*大汉将军为借口,直接发兵10万分五路并进*南越。一路横冲直撞后再次冲进了中南*,然后设置交趾、九真、*南三郡。
公元43年,东汉光武帝遣伏波将军马援率8千汉军去岭南平叛,极其凶残的马援再次*进了中南*。一番*瓜切菜后,在交趾立了一个铜柱子,还向上天祷告,宣称“铜柱折,交趾灭”。
公元605年,刚刚登基的隋炀帝以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,率步骑万余再次*奔中南*。这次他们的目标有点远,是*南端的林邑国。刘方又一通*瓜切菜之后,林邑国主*上船逃跑,国都被攻陷。
公元638年,已经横惯了的唐太宗听说中南*又生事端,额.....这次他压根*没从*调兵,直接让交州都督李道彦去平叛。那李道彦是个连自己都敢*的狠人,去了以后又一通*瓜切菜,顺便说一下,那只能叫平叛,因为那阵子那边都是唐朝的。
公元981年,不太打得过辽国的宋太宗决定找个软柿子欺负,这老兄以恢复丁朝为名再次向中南*出兵。不过宋太宗没辜负润公对他的评价,他是真的不会打仗,四万大军先胜后败,*撤回了本土。
公元1257年,这次轮到元朝了,不过横行天下的蒙古骑兵这次有*脸,足足分三次打了31年,前后动员了50余万大军,最终还是没能拿下中南*。忽必烈临死之前还在心心念念的出兵西南,只是已经没有机会了。
公元1406年,轮到明朝,朱棣逮到一个以臣背主的借口后,让名将朱能率军再次进攻东南*。据说足足动员了80万大军,那边的史料更扯淡,明朝的*数量快达到人类极限了。总之这次彻底灭了胡朝,把*并入版图。
公元1788年,清高宗乾隆再次惦记起了那边,还是以调节对方内部矛盾为理由,用孙士毅为主帅进入中南*。至于兵力*又逗逼了,《清史稿》里说连民夫在内才1万5,而那边的记录是29万。不管多少吧,反正这次也打输了。
光*荏苒,岁月如梭,时间*这么来到了1***9年,我兔在报纸上刊登了传统暗号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!那边没太听懂;继而又声明“是可*孰不可*”!那边还是没听懂;无奈之下我兔只能表示“小朋友不听话,该打*喽”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郭威*着“黄袍加身”做了皇帝,几十年后,赵匡胤同样使用“黄袍加身”这一招做了皇帝。<*r/><*r/>
“黄袍加身”郭威版
郭威,字文仲,邢州尧山人,二十余岁便助刘知远建立后汉,成为后汉开国功臣,官至枢密副使,检校司徒,权倾一世。公元948年,刘知远去世,郭威作为顾命大臣拥立刘知远次子刘承佑即位,受封为枢密使,掌天下兵马。
然而,郭威与刘承佑的蜜月期也*短短的几个月而已,刘承佑在坐稳皇位之后*把郭威当做心头大患。不久之后,李守贞等人发动叛乱,郭威要去*平叛,刘承佑忌惮他手握军权,而且派了*将领出去领兵,然而,叛军规模越来越大,无奈之下只得派郭威出去平叛。<*r/><*r/>
郭威出马,无一月便平定李守贞叛乱,之后契丹进犯,郭威再次移师北伐,大破契丹,因功进邺城留守、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,河北诸州皆受其节制。乾佑三年(950年),刘承佑秘密派人刺*郭威,然事不周密,让郭威侦知,大怒之下以“清君侧”之名*刘承佑,刘承佑则“悉诛威家属于京师”,老幼不留。郭威悲愤之下攻入京师,诛刘承佑,并拥立刘知远养子刘赟为帝。
等局势安定,柴荣让属下***言契丹进犯,遂再次领兵出城,途径*州之时,将士们发动兵变,为郭威批上黄袍,拥立郭威称帝。公元951年,郭威正式称帝,国号周,定都汴梁,史称后周,他也开辟了“黄袍加身”这一*模式。<*r/><*r/>
“黄袍加身”赵匡胤版
赵匡胤,字元朗,涿郡人,自郭威辅佐刘知远起,便在郭威帐下听命,征讨李守贞叛乱时,屡立大功,*州之变郭威黄袍加身时,他也是拥立郭威为帝的主要将领,郭威称帝后,拜其为滑州副指挥使。两年后,柴荣任开封府尹,赵匡胤任开封府马直军使。
公元954年,郭威病逝,柴荣即位,是为周世宗,赵匡胤又转任殿前都点检,掌禁军。公元959年,柴荣在议事中突然驾崩,年仅39岁,赵匡胤等人拥立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,是为恭帝。
建隆元年(960年),赵匡胤让属下以“镇定二州”的名义谎称契丹与北汉南侵,于是主动提出领兵出征,行至陈桥驿站时,石守信等将领发动著名的“陈桥兵变”,赵匡胤黄袍加身,代周称帝,建立宋朝。<*r/><*r/>
结语:郭威与赵匡胤二人都是武将权利过大,才会发动这种看似兵不血刃的*,但赵匡胤*郭威更为英明的一点*是以“杯酒释兵权”解决了后顾之忧,从而稳定了五代以来大将乱政的局势,郭威事于前,赵匡胤事于后,这件相似的历史***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***的偶然呢?